看着身邊低着頭,斯斯文文吃東西的葉剪秋,李氏不禁伸手疼愛的撫了一下他黑亮的發頂。她心裏感嘆,十五年了……如果兒子能好好的活着,也有小秋這般大了……他們長的真是像,一樣的清瘦,乖巧,體貼。
當年春花爛漫,人們都說小私塾來了個眉清目秀的秀才教書,她偷偷溜出閨房在私塾外偷聽。秀才聲音很好聽,如淙淙泉水穿過山間。他給學子們出的對子,學子們躊躇,她立刻在窗外朗朗對答,聲音如莺啼般婉轉……葉秀才推門而出,雙目含笑相望,一眼終生。
在那個桃花盛開的季節,在女子最美麗的二八年華她披着鮮紅嫁衣進了葉家的大門,才子佳人終結連理。她愛他是個滿腹經綸的才子,他喜她是個賢惠良善的淑女,雖然荊釵布衣,粗茶淡飯,但有情飲水飽,知足菜根香。
好景不長,成親一年多李氏腹中無動靜,這讓急着抱孫子的婆婆慌了神,她拉着李氏到處求醫,診斷結果簡直晴天霹靂——李氏先天不足,不能生育。
這讓寡居多年的葉母紅了眼,逼着秀才納妾。在含辛茹苦的母親和相濡以沫的妻子面前,葉秀才咬着牙艱難地選擇了将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。
自此,婆婆開始了沒完沒了的折騰。除了上吊,自殺,絕食外,還對李氏進行各種打罵苛待。葉秀才是了解母親的,母親并非真的想尋死,只是在用極端手段吓唬這對小夫妻。葉秀才不言不語,躲進屋裏獨自喝了馬錢子堿……當許大夫趕到時,他已經奄奄一息……
經過三天三夜的搶救,秀才終于悠悠醒轉,婆婆終于不在鬧,只是她常年冷着臉,再也沒有笑過。
葉秀才因為游學常常不在家,家裏只有婆媳二人,婆婆開始冷眼相待,甚至做出怪異的舉動。
李氏吃過婆婆的剩飯,挨過婆婆的簪子,被婆婆的鞋底抽過臉……婆婆不去茅房,而故意便溺在屋裏讓李氏去倒便盆,然後伸出腳絆倒路過的她,使她灑了一身的污穢。婆婆趁機大罵,拿起掃帚劈頭蓋臉就打……
這一切李氏都咬牙忍!這是他的母親,是他的親生母親!
外界已經有傳言,說這個葉秀才不孝,好好正在教的課突然被主家解聘;本可以在貴人身邊做幕僚,結果也被退掉了;甚至有人當面指責葉靜石,破口大罵他妄為人子!……比起這些,李氏所承受的,又算得了什麽呢?
幾個月後,秀才先生終于回到了家,婆婆卻冷着臉坐在小兩口的床上巋然不動,秀才只好長嘆一聲,睡在了客房,而李氏守在婆婆身邊站了一宿。
婆婆脾氣古怪,一個不爽,張口就是一句:“給我打!”
秀才面對自已的妻子痛苦地閉上眼睛,而李氏默默地拉過他的手,朝自己臉上用力打去……
後來,他們的生活終于有了亮色。秀才和妻子從外面抱養了一個剛出生幾天的嬰兒,兩個人對這個抱養來的孩子非常喜愛,他們趴在孩子臉前幸福的露出笑容,真可愛啊!好像人參娃娃!
這個嬰兒的父母生的孩子多,這已經是第十胎,家裏實在養不起,這才送了人。老天爺真是不公平,旱的旱死,澇的澇死!李氏只用了一籃子雞蛋就抱回了這個可愛的兒子,盡管他包裹在襁褓裏像只小貓般的瘦小。
婆婆只拿着拐杖挑開了小包裹看了一眼,冷哼一聲就離開了。
由于婆婆并不插手孩子的事情,沒有任何育兒經驗的李氏只好親自動手照顧這個軟趴趴的孩子。
後來有一次,累了一天的李氏太過疲勞,幹完家務後就趴在桌上睡着了,兒子哇哇的哭聲驚醒了她,她給兒子灌了點米油後就放了下來。可是兒子仍在大哭,她檢查了一下兒子的小包裹,沒有發現便溺,又将兒子放好。可是兒子哭鬧個不停,李氏氣惱的拍了他的小屁股,兒子終于哭累了,沉沉睡去。到了晚上,兒子仍在抽咽個不停,李氏這才又重新打開包裹,結果發現兒子的一根小手指被死死纏在了線頭上,已經發黑了!
她吓得立刻抱着孩子趕到許大夫那裏,可惜已經晚了,兒子的一根手指保不住了……
雖然她日後苦練針線,可是失去的,永遠也挽不回了!
兒子長大了,由于幼時沒有奶水,體格比別的孩子更為瘦小,但是他聰穎懂事,懂事的不像這個年紀的同齡孩子。他幫母親做家務,裏裏外外都是他忙碌的小小的身影,洗衣服,淘米,燒火……在奶奶舉起拐杖要打母親時,兒子沖上前替母親挨打。李氏抱着瘦弱的兒子哭成一團,兒子安慰她,只要奶奶出了氣,就不會朝她身上再發火了。
孩子很聰穎,學習很出衆。不僅出口成章,而且有一手有力挺拔的毛筆字,小小年紀的他讓秀才父親大為贊賞。可惜,這個兒子總是偷偷地跟着商人們去市場上做買賣,甚至還真的賺到了不少銀子。李氏知道後,第一次狠狠訓斥了他。
兒子低着頭沉默了很久,最後跪下懇求道:“娘,孩兒實在不喜歡讀書,更不喜歡考功名。娘,還是讓兒子學着做生意吧,青陽有很多商人,都生活的很好,兒子定會讓娘過上好日子……”
李氏當時就崩潰了,将自己鎖在屋裏哭了一天。兒子怎麽不會喜歡讀書?他拿起書本的時那眼神是多麽有光彩啊!他本該朝服冠帶,意氣風發!可是當朝律法規定,身體殘缺者不得入仕!她不能原諒自己,永遠不能!
後來的生活一再考驗這個柔弱的女子,使她一個如水蔥般鮮嫩的女子變成堅強的仙人掌。
自從青陽鎮的天氣變得惡劣後,很多老弱抵抗不住離世了。家裏首先患病的婆婆倒下了,病中的婆婆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,就連洗澡也是李氏咬着牙抱着她放進浴桶。因為婆婆大小便失禁,李氏還精心的縫制了很多尿褥子……幾個月後婆婆終于閉上了眼睛,她臨終前只對李氏說了一句:“你是個好的……”
由于兒子從小身弱,也沒抗過去這場災難。從他生病到離世只有短短三天!
太短暫了!這孩子陪着他們的時間太短暫了!連續兩個親人陰陽相隔,深受打擊的李氏和葉秀才根本無法接受,夫妻二人雙雙倒下,這一家子會回到冥鄉團聚吧……
沒想到,夫妻二人竟奇跡般地慢慢好轉……
既然老天不收,夫妻二人便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相守相攜。他們互相鼓勵,互相打氣,都希望對方比自己堅強,都希望對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。
想到這裏,李氏擡起頭,将眼睛裏淚水生生的又忍了回去。何為孝?何為不孝?但願無愧于心耳!
前段日子,靜石先生又來了書信。
寄語老妻莫悲傷,好将遺物細收藏。歸時昏眼如相見,竹馬斑衣總斷腸……他在信裏還一再交待囑咐,小秋這孩子愛幹淨,希望她不要省水錢,要勤洗澡,避免身上有老年人特有的異味,還要備條手帕在身,常擦臉上的污物,莫要在人前失了禮儀……
李氏心裏如針刺般的疼痛。靜石先生并不懂年邁的老人身體是什麽具體情況,可是書信裏卻表達的很詳細,這只能說明,靜石他……他自己已經有了這些症狀……可是倔強如他,卻不願回家讓她面對這一切……
傻瓜啊!不管你玉樹臨風,還是老态龍鐘,你無論變成何種模樣,一直都是我心中那最潇灑的秀才!回來守在我身邊吧,倔強的愛人……
“嬸子,你怎麽了?”
葉剪秋拿起自己的手帕,輕輕的擦了擦李氏眼角的淚痕。
“嬸子沒事,只是想起了往事。”
“嬸子,我有東西要送給你。”
葉剪秋起身從板車上抱來一盆香水玫瑰,豔麗的嬌嫩的花朵不禁讓李氏驚嘆出聲,她就像個妙齡少女,抱這盆美麗的鮮花愛不釋手,臉上終于露出了微笑。
李氏乖乖地守着那盆花兒坐在院子裏,看着葉剪秋蹲在地上糊炭石泥餅。
葉剪秋将炭石敲碎和水摻上泥巴,團成拳頭大小的泥餅子,然後将泥餅子攤在院子裏晾曬。他最後還找了根樹枝,将泥餅子上搗出一個個小孔,整個院子攤滿了長着小孔的簡易“蜂窩煤”。最後他又沏了一杯玫瑰花茶遞到李氏手中,看着李氏捧着茶水坐在陽光斑駁下,像母親一樣看着他笑吟吟的模樣,葉剪秋擔着的心,這才放了下來。
有心就有境,好心境便構成人間最美的風景。不管是什麽樣的生活,有心之人都會善于經營,一切也會重現生機勃勃。即使你将來會老,但心卻不會老,它只會變得更成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