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.正文完 [V]
“原來是這樣。”佐爾坦又将目光投到卓詩岚身上,“卓,聽說你曾經演了部電視劇,是以大廉為背景的,我啃完它很吃力,你先劇透一下其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吧?”
卓詩岚覺得她可能需要向誰許個願讓佐爾坦短暫地失去一下記憶。
這梗是過不去了嗎?
但讓佐爾坦臨時失憶顯然不太現實,卓詩岚只能努力一下讓他失去看那部劇的興趣:“那部劇是以後宮為主的。”
“所以呢?”
“後宮不得幹政。”
卓詩岚覺得這是她穿越至今說的最真實,又是最違心的一句話。
後宮不得幹政是不錯,可她之所以青史留名不就是因為垂簾聽政嗎?
她要沒幹過政哪來的《曦初傳》。
但為了世界和平,她不得不說謊。
卓詩岚還在糾結,羅辰津已經将這句話的含義翻譯給了佐爾坦。歐洲也有過類似的傳統,佐爾坦多少能理解。
“真是太可惜了。”佐爾坦覺得有些遺憾,但也表示了理解好脾氣地來安慰他們:“沒關系的,我聽說中國有句古話叫‘術業有專攻’,我自己再查查資料好了。”
卓詩岚不動聲色地轉移了話題:“這些都是往事,我們還是先去焉支山看看吧。”
佐爾坦這才想起這似乎是自己剛剛說的,立即表示了贊同:“好。”
焉支山南北寬二十公裏,東西長三十四公裏,東南西北風景各異,他們自然不能面面俱到,有選擇性地挑了些有特點的地段取景,将重點放在了焉支山南邊的山丹軍馬場。
山丹軍馬場是目前歷史最悠久的馬場,由霍去病的首創,如今分四個場。一場離窟窿峽景區最近,可以通過騎馬一同游覽。
“羅,你會騎馬嗎?”佐爾坦有些挑釁地問。
羅辰津年幼時江城還不流行學習馬術。更何況當時他也不算什麽二代,自然也不具備學習馬術的條件。
後來還是在留學的時候接觸了騎馬,也只能保證穩穩地騎在馬背上,策馬揚鞭恐怕有些懸。
原怿直接選擇隐身。
作為一個內蒙人,他最怕別人問的就是上學的時候是否騎馬去的。
天地良心,他從小在江城長大。
曹向迪倒是有些興趣,但他對競争沒有興趣,只喜歡自己玩自己的。
佐爾坦覺得有些無趣,正打算自娛自樂,只見卓詩岚已經談好相關事宜,招呼他們前來選馬。
她不是個很有動物緣的人,但天然能接近馬。她站在馬身邊時,馬便乖乖的垂着腦袋,一動也不動。
就連牧馬人也驚奇她的能力。
“上馬吧。”見他們扭扭捏捏的,卓詩岚可沒空等他們,“今天的行程很緊哦,誰先追上我有獎勵。”
說着她一甩鞭子飛馳出去,很快便離他們遠遠的了。
倒不是在意獎勵是什麽,只是一群大老爺們眼睜睜地看着一位女士策馬在前,多少總有些見不得人。牧馬人也看着他們,似乎在問:
下一位誰上?
羅辰津當然不能讓卓詩岚就這麽消失在視野裏,就算不行他也得努力一下,于是第二個上了馬。
好在牧馬人為他挑的馬性情還算溫順,他也不算太過駕馭不住,加之卓詩岚也放慢了速度,他很快便與她并肩而行。
佐爾坦是故意讓了讓他的,待羅辰津走遠後,他才追了上去。結果剛一追到,便吃了一嘴的狗糧,膈應得他直接往窟窿峽景點去了。
其他幾個人也陸陸續續的上了馬,莉茲有些放不開,牧馬人單獨指導了她一下,讓她慢悠悠晃在後面。
好在窟窿峽并不遠,莉茲晃了好一會兒也就到了。
卓詩岚和羅辰津是最先到窟窿峽的,那是藏在碧水草地間的陷阱般的“窟窿”,清澈的水流穿行于巨石罅隙之間,再往中部走,兩側山峰相互對峙,其間藏着一塊渾然天成的巨石,名叫将軍石。
佐爾坦正站在這塊巨石前發呆,他識得介紹上的文字,正在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着。
相傳元狩二年,霍去病在此一戰大捷,拔刀插入峰石之間。待元狩六年,其去世第二日其曾站立的位置上,豁然聳立起一塊大石,人們認為是霍去病英靈不滅,神識化石伫立于此,便将其命名為将軍石。
“這就是那位英雄嗎?”佐爾坦問。
他的目光落在那塊巨石上,巨石神似人形,似乎當真有靈。
卓詩岚點點頭:“是他。”
佐爾坦取下背包,從中倒了一杯酒,灑在地上。
“我聽說這叫‘酹’。”佐爾坦說,“不管我們是否曾經是敵人,但英雄永遠值得贊頌。”
卓詩岚沒想到他竟如此虔誠,突然有些後悔沒早些請他到酒泉。
當年霍去病傾灑美酒的泉流如今已不複存在,但在大廉時尚且有些影子。
如若願意去找,未必能夠找到,但也是一番又去的仿古經歷。
這麽想着,她向佐爾坦提議:“如果你真的對這些感興趣,不妨跟一下我們的行程,有個地方,我也想你去看一下。”
她說的地方,就是武威市的烏鞘嶺長城。
武威是河西四市的第一站,烏鞘嶺更是河西走廊的門戶和咽喉,古絲綢之路的要沖,如今也是交通要道的經過之處。
“這裏就是霍去病将軍率兵驅逐匈奴的起點。”卓詩岚向佐爾坦介紹,“我想你肯定了解這些,不過未必真的親眼來看看。”
烏鞘嶺一邊植被豐富的山麓,另一邊則是黃土沙漠,兩邊像是被長劍揮開,泾渭分明。
而烏鞘嶺上殘存的烽燧古堡便是斬開兩邊留下的痕跡。兩千年前的大漢所修建的長城,如今雖然殘損,卻依舊可見。
他們運氣不錯,這日天氣晴朗,能夠看到古長城與現代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同框出現,在山坡與雪山之間,兼具古典與現代,極有氣勢恢宏的穿越感。
或許,追尋歷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銘記,更在于穿過時間與空間的隔閡,緊緊握住古人伸出的那只手,感受跨越千年卻不曾消散的脈搏。
他們出發時是夏季,等初步剪輯制作完成時,已是深秋。
播出的平臺是葉頔聯系的,等卓詩岚再次與唐白馨坐下來聊天時,已是《行吟河西》播出第三集的時候。
“聽曹老師講,你們拍攝的時候是從敦煌出發的?”
“當時是覺得敦煌需要花大功夫,怕擺在最後會堅持不下去,後來發現這個決定過人很有道理。”
她們仍坐在陶老板的清吧裏,莉茲現在已經不再來唱歌,但有時會來坐坐。
《行吟河西》的歌曲雖不算大爆,但在市面上取得了不錯的反響,尤其是卓詩岚讓她下了苦功夫去學的中古音,在歌謠裏産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有不少民族音樂的制作人向她伸出橄榄枝,據說主流歌唱比賽也有意向邀請她參加。
這時她從前未曾料想到的。
誰能想到,卓詩岚和姜琰的一場酒後奇遇,竟然成就了她的今日。莉茲百感交集,卻不知道該感謝誰。
卓詩岚看出她眼底的情緒,打趣道:“要謝就感謝命運吧。”
以及從不向命運低頭的自己。
“你倒是藏了大想法的。”唐白馨看着她倆其樂融融的模樣,“看你平日裏雲淡風輕的模樣,誰知道煽動起情緒來倒是一把好手,連外國人都用上了。”
“天地可鑒,那是佐爾坦自己真情流露,我也是受了他的影響。”
“之前講好的音樂劇改編。”唐白馨提醒她,“你可以講忘了,我一直記得。”
“怎麽會忘呢。”卓詩岚垂下眼。
英雄的故事總得有人講,過去的事總要被人銘記。
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音樂綜藝,一群人,以自己的視角,邊走邊唱在河西走廊上。有的他們了解得多,有的也是到了之後才懂得。
他們是一群普通人,卻用雙腿去丈量了歷史。
卓詩岚沒想到的是,在他們出行的過程中,居然還有一個小彩蛋。
最為辛苦的攝影師丁昀霁,在旅行中完成拍攝任務後就會鑽回自己的房間。卓詩岚只以為是他累了需要及時修整,沒想到他竟然帶了便攜打印機,偷偷将白天拍的照片打印出來。
印出來後,他便貼在紙上,寫信給姜琰。
他拍了一路,寄了一路的挂號信。
不貴,不會丢,也很快。
姜琰便将他信上的照片翻拍下來,傳到微博上,一開始并沒有太多人看,随着節目的開播,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她的微博,注意到他們拍攝背後的故事。
再後來,這個故事被官方注意到了。
駱洵許諾的國家項目也跟着兌現了。
退圈許久的卓詩岚再次站到了領獎臺上,這次迎接她的,是來自官方主流的獎項。
網友們給她套了很多頭銜:非遺繼承人、大廉子民的主母、長考者、神的右手、up主的靈感女神、西域的行吟樂師以及人間錦鯉。
主持人問她最喜歡哪個。
她想了想,說是西域的行吟樂師。
很久很久以前,她就想着要從中原走到西域,一路走一路唱,歌聲伴着風聲,吹到哪裏,記憶便停留在哪裏。
如今,這個心願總算是實現了。
主持人以為她在詩意地表達,又說了恭賀她獲獎的吉祥話。
但只有她知道。
這陣來自百年前的風,終于吹到了而今的大地上。
【全文完】
作者有話說:
雖然很突然,但正文完結了。
接下來會有些番外,請期待。
如果有什麽特別想看的,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。
謝謝大家一路相伴至此【鞠躬】